查詢
查詢 產品 捐款

New Knowledge Sharing

最新訊息

05. Jul. 2022
無動物實驗台灣新訊

從大學教育的動物實驗 探討3R原則的發展(下)

作者:蔡育琳(關懷生命協會編輯)
 
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實驗動物中心


08
▲陽明交通大學實驗動物中心(交大校區)外觀。(圖片來源:中心提供)

 
根據麥如村(國立陽明交大實驗動物中心動物飼養組組長、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)受訪說明,以交大校區為例,動物實驗情況如下:

大學部:生物科技學系的「普通生物學」課程,讓學生了解兩棲動物牛蛙及哺乳動物小鼠消化、呼吸、循環、泄殖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形態構造及特點,學習動物生理觀察與解剖,以及對動物生命的尊重。

研究所:「實驗動物福祉及基礎技術操作實習」進行進階動物實驗,提供碩士班和博士班學生選修,大三以上的大學生也可申請,此課程必須先學習動物權利與動物福祉的核心概念、動物保護法實驗動物相關的法規規範、動物實驗設計時應掌握的3R原則、實驗動物的環境豐富化等基礎課程,再進行實習課程,以熟悉操作動物實驗時應注意的準則。

實驗動物:包括實驗鼠、實驗兔、實驗魚,購自具國際認證之國家實驗動物中心、樂斯科生物科技公司等合法供應商,實驗終點會依照國內規範與SOP進行作業,以確保動物福祉。

替代方案舉例:其他通識類型的課程,若有了解動物生理解剖等需求,會採取影片示範講解、動物模型、線上教學等替代方法,讓學生熟悉課程內容。

實驗動物中心:由計畫主持人提出申請,經過IACUC(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)層層審核,符合3R、動物福祉等原則通過後才能執行,由實驗動物中心提供代養服務,平時照護員與獸醫師進行實驗動物觀察及監督。同時,中心提供教育訓練課程,由專業人員講習後進行考試,確認研究人員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後才發給合格證書,取得進行動物實驗的資格。


09
▲陽明交通大學實驗動物中心(陽明校區)外觀。(圖片來源:中心提供)
 
「在許多醫學研究中,例如醫材試驗、新藥測試,以及最近為抵抗疾病的疫苗研發,實驗動物的犧牲奉獻,是為了讓人類有更好的醫療資源與技術,實在功不可沒,為了在動物實驗過程中保護動物福祉,必須有嚴格的審核和監督機制。」麥如村介紹,IACUC除了審核計畫申請書,每半年會到動物中心查核一次,平時也不定期查看教學課程與研究人員操作的動物實驗,是否符合當初申請的內容,這些都是PAM(Post-Approval Monitoring計畫核定後監督查核)的一部分。

為何大學課程中要做動物實驗?麥如村說,每個人對於動物實驗的感受有很大差異,同學在上課後可以學習到,如何尊重生命及愛護動物,於動物實驗過程中了解實驗動物的犧牲奉獻,有正面積極的教育意義。

「如果學生完全沒接觸過動物實驗,不知道自己面對動物時會發生哪些心理、想法上的改變。特別是生科系學生,以後可能要做動物實驗,我覺得早點接觸是一件好事,面對動物的生命起源與終點,學習尊重生命,未來不論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研發,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動物保護,都有十分正面積極的影響。」

麥如村也會在課程中介紹動保觀念的歷史演進,他認為:「沒有一個道德標準是永恆不變的,不同的人、時代、文化背景對這件事有不同看法。幾世紀以前,人們把動物當成物品看待,隨著動物道德位階的提升,開始重視動物保護,甚至講求動物權利。」在上課前,學生大多不清楚日常生活跟實驗動物的關聯,他希望讓學生了解動物生命的寶貴,牠們因為人類福祉而犧牲,在道德位階上非常偉大。

「同學會因此對動物有尊重的心態,用一個嶄新的角度來做動物實驗。」上完課後,學生對議題有更全面的思考,也會接受一些意見和道德觀,而後自己獨立思考判斷。麥如村說:「教學相長,學生的回饋給我帶來很多收穫,是我上這門課最大的成就感之一,也是我可以為動物做的一些小小的事情。」

麥如村認為,目前在生物科技的研究中,例如醫材試驗、新藥測試於上市給人類使用前,進行動物實驗仍有其必要性,而課程的核心法則就是「尊重動物生命3R原則,避免不必要的殘忍」。學生投入時間去精進技術、累積經驗,對動物也是一件好事,因為同樣的實驗由不同人操作,動物的感受也會不同,因此技術和經驗都非常重要。


10
▲交大校區實驗動物中心的小鼠。(圖片來源:中心網站)
 
3R原則的替代Replacement和減量Reduction都是實驗動物中心的目標,例如使用試管內及細胞培養實驗、觀看教學影片與電腦模擬、使用非侵入性影像系統等,因此需要不斷學習。麥如村說:「我們會主動吸收國內外資訊,也會鼓勵同仁去上課吸收新知識,全額支付車馬費,而他們把新知識吸收回來後,也有義務和使用者、研究人員分享。」

至於3R中的精緻化Refinement,主要原則是避免或減少實驗動物的苦痛,隨著時代進步,標準也逐漸提高,麥如村表示:「設身處地去想,這些動物的生活是很枯燥的,當我們對於精緻化的認識越多,就越知道在動物實驗中的欠缺。精緻化沒有盡頭,只有更好,沒有最好,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。」

此外,中心還要求第4R尊重Respect、第5R負責Responsibility。麥如村說明,動物中心設置了「使用者違規處理原則」,如果有人對待動物的方式不符合動物福祉,就會根據情節程度來決定罰則,在校內是停止實驗、禁止進入中心,若情節重大則會反映給主管機關裁決。

目前在中心完善的教育宣導下,同時建立違規通報機制,學生及研究人員都秉持著尊重生命的態度進行實驗,麥如村說明:「我們提供的教育訓練,讓大家了解現在的法規,至少不要違法。」

喜歡動物的麥如村,大學讀獸醫系也做過動物實驗,就他所見,從20年前到現在已有很大的改進,不過他補充:「不能說因為改變很大,就覺得自己做得很好。在動物實驗中,不管我們為動物提供再多的動物福祉,都無法彌補牠們在野外自由的生活。」

陽明交大IACUC及實驗動物中心,每年會舉辦實驗動物慰靈祭,讓操作動物實驗的研究人員及學生,表達他們對實驗動物生命的尊重,以及實驗動物在科學研究與人類福祉的偉大奉獻。

農委會每年針對動物科學應用機構查核評比,陽明交大實驗動物中心陽明校區及交大校區分別於2019及2020年榮獲優等,麥如村表示:「我們是很認真在做這件事,請大家相信我們。」

麥如村認為,實驗動物的犧牲改善了人類的生活,這是無法否認的,但是對於動物來說,當科技進步到不需用動物實驗才是最好的。「就我一個科學研究者來說,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努力目標,我們一直等待那天的到來,朝那個目標走去。」


 

動物實驗3R原則之展望


11
▲農委會針對各動物科學應用機構,提出監督報告、統計分析。
 
根據農委會的「2020年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」,在全國進行動物科學應用的機構中,「專科以上學校」有65家(佔32.7%,排名第2);在各機構使用動物(不含胚胎)的數量,「專科以上學校」使用動物58萬4914隻(佔49.04%,排名第1)。從這兩項統計看來,「專科以上學校」所佔比例都頗高。

不過在申請使用實驗動物研究計畫的類型中,排名前3為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、產品上市前測試,排名第4的「教學訓練」僅有210件(佔2.4%)。由此可見,目前「專科以上學校」對於教育訓練所做的動物實驗比較少,主要是校內系所或校外廠商的研究計畫,由該校的實驗動物中心提供服務。

無論是教學訓練或研究計畫,到底哪些動物實驗是不必要或可替代的?過程中如何減少動物的痛苦?我們如何能對動物負起責任,做到尊重生命?從1902年的棕狗事件至今,這些問題仍然沒有最佳解答,因各國法規、觀念、技術而有不同做法,而社會大眾、動保團體、科學界、產業界、政府機關也各有立場。

2016年,美國最後一所醫學院停止活體動物用於教學訓練,這是經過多年的倡議與努力,甚至可以說是衝突與和解,最終才得到的結果。而在台灣,動物實驗3R原則已是國家政策之一,在科技部指導下,國家實驗動物中心於2021年成立3R推動小組,目標是建立國家級的3R中心,以制定政策及技術輔導,協助各機構使用動物實驗替代方案,並建立認證機制、獲得國際認可。

本文中三所大學提供的動物實驗內容,除了讓一般民眾有初步了解,也可讓教育及研究者有一些參考資訊。客觀來說,三校對動物實驗有不同的使用程度,各自認為某些動物實驗有需要執行的理由,而共通之處就是3R原則。新知與新技術隨時在進化中,我們期盼各大學對3R原則能互相交流、減少落差,終有一天讓動物實驗成為過去式,讓替代方案成為最佳解答。


 

備註說明


12
泰宇出版的高中生物選修三,關於青蛙解剖的內容,被列為探討活動。
 
台灣的高中教育有動物實驗嗎?根據《動物保護法》第18條:「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不得進行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所定課程綱要以外,足以使動物受傷害或死亡之教學訓練。」

根據2018年的一則報導,有兩位高中老師表示,青蛙解剖在高中課綱被列為「延伸性探討活動」,很少有學校會做,主要考量是減少動物犧牲,以及個別學生的心理差異。

高中以下的動物飼養和動物解剖課程,也有替代方式可參考,例如「教育部VR/AR教材開發推動與示範計畫」教材:青蛙外部及內部型態觀察與解剖操作實驗VR教材我的寵物是蝴蝶(建立蝴蝶飼養過程的虛擬環境)。


 

相關閱讀

 


❤兔兔不哭邀您一起關懷生命❤
讓對動物的愛成為日常,並透過您的捐款支持擴大行動。

回上一頁